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试题 > 中考高考学科教案 > 详细内容
高中地理 第十一章 人类和环境 第二节 教案
阅读次数:3366  字体大小: 【】 【】【
高中地理教案 第十一章   人类和环境
第二节     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重要文件;理解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事例、地理图表,总结归纳结论,解决地理问题。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分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认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录像、自制辅助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人类是如何通过发展与环境发生关系的
三、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途径
四、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在“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上,说出各箭头所示含义?
【总结导入新课】   当人类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环境资源时,环境对人类将产生良性反馈,此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协调统一的;当人类掠夺式开发、破坏环境资源时,环境对人类将产生恶性反馈,此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矛盾对立的。
【板书】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录像片段:《伦敦烟雾事件》
【提问】   (1)“伦敦烟雾事件”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2)分析这一事件中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还是统一的?
【学生活动】   (学生依据所给直观性资料讨论)
【教师归纳】   人类活动(生产、生活)若违反了客观自然规律,就会与环境产生矛盾,表现为对立关系。
2.实例: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方式。
【提问】   从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这一实例中,同学们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   人类活动(生产、生活)若遵循客观自然规律利用、改造自然,就会与环境达到和谐,表现为统一关系。
【小结】   通过以上两个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的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我们要使人类同环境能协调发展,就是要研究人类如何发展,才能解决人类同环境的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的统一。
【板书】   二、人类是如何通过发展与环境发生关系的
【提问】   今年年初,北京市提出“还北京一片蓝天”的目标,那么
(1)这一目标的提出原因是什么?
(2)北京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达到这一目标?
【学生讨论】   (回答略)
【提问】   (1)如果北京市不采取措施治理大气污染,将是怎样一种结果?漫画:“北京的工厂烟囱黑烟蔽日”
(2)现在北京市禁止在三环路内使用煤炭,将是怎样一种发展结果?
漫画:“绿树蓝天”
【学生讨论】   (回答略)
【提问】   上面哪一种发展是我们需要争取的持续发展方向?
【学生讨论】   (回答略)
【教师讲述】   持续发展是指经济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
【小结】   人类在发展中与环境产生关系,或对立或统一。人类在发展的同时环境亦得到保护,则是良性发展;人类在发展的同时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则会出现环境问题,最终阻碍人类的持续发展!
【转承提问】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途径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使人类达到可持续发展呢?
【板书】   三、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途径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1]
暂无已审核评论!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免责申明 | 留言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