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案例 > 详细内容
“特殊教育”
阅读次数:1752  字体大小: 【】 【】【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上再添一个引号,都不知道是如何的特殊了。看完这则实录,你就会明白为何要用这个题目了。
时间:2004年3月24日傍晚5:00左右
地点:26路公交车
人物:妈妈,三十五六岁左右,中等个子,圆脸
女儿,小学一年级学生,剪短发,看上去比较文气
26路车上将近50人左右的乘客
经过
妈妈和女儿各自走上了26路双层车的上层,坐下。之后,妈妈拿过书包,从书包里拿出女儿的联系本、回家作业本开始翻看。
妈妈(大声的):哎噎,你的联系本上的字怎么这么难看啊?
(女儿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怔怔地看着母亲。)
妈妈:看看你的字,顶天立地的。昨天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有没有听进去啊?难看死了。我看要拿家里的地板给你写字了!
(妈妈继续翻着作业本)
妈妈:哎,你快把我给气死了!真是“现世报”了!气死了!气死了!
(女儿全脸通红,畏惧得看着妈妈。由于这位妈妈的嗓门大,全车的人听到了。其中有几位乘客悄悄地瞥了那对母女几眼。)
妈妈:你怎么会那么不听话呢?一个女孩子,心怎么这么野?你刚才在哪里?我来接你的时候,你在哪里?你不好好在教室里看书做作业,跑到操场上去干什么?要是明天我再看到你在操场上疯跑,你小心一点!
(妈妈恶狠狠的语气引来了其他乘客的侧目。)
妈妈:跑!跑!跑!发疯一样的!你的字也疯了!写的那么大干什么?当饭吃啊!昨天有没有和你说过,上面要空一点,空一点,到底有没有听进去啊?
妈妈:你都读了一个学期的书了!你难道还要妈妈像你刚上学的时候那样天天陪着你做作业啊!你怎么那么不自觉呢?好,算了,算了,你书也不要读了,明天到街上讨饭么好了!妈妈也不要你这个女儿了。天天惹妈妈生气,你活着,妈妈都少活好几年!
……
(车上越来越安静了,越来越多的人都偷偷地或瞥一眼,或忍着不看却竖起耳朵仔细听,或是和认识的人对视一下然后苦笑,或是轻轻地摇着头……而女儿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麻木,眼光越来越无神。)
德胜新村站,这对母女下车。随着妈妈的声音的远去,车上陷入了一片沉寂……
 
我是那众多乘客中的一位,作为一名老师,我有说不出的痛心。这就是这个小女孩的家庭教育:仅仅因为自己的字写得大了一些,自己在放学的时候玩了一会儿,妈妈众目睽睽之下劈头盖耳的批评了半个多小时,甚至说出了“现世报”这样的话,小女孩的自尊何在?母女之间的浓浓亲情何在?这种“心罚”是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摧残,是对孩子人格尊严的侮辱。这样长期被“心灵施暴”的孩子,很容易丧失对父母的感情,心理产生严重的自卑感,造成更为严重的行为障碍和个性弱点。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提供孩子吃住,简单的过问孩子的学习,它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温馨的、可以帮助成长的心理氛围。可我们有多少父母能够真正做到呢?
看着小女孩的表情的变化,我由此联想到了孩子的“廉耻心”是怎么丢失的。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是多么的纯真,多么的可爱。他们会为了一只小鸟、一棵小树伤心半天,会为了自己敲破了一个碗而懊悔……可曾几何时,他们对家长、老师再难以忍受的词汇都可以充耳不闻,对父母声泪俱下的批评都可以熟视无睹?我想,他们是不是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看到一句话:没有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不是的老师,不是的教育。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省一下我们的行为。
结束的时候,我想对这个“特殊”作一点解释。因为教育场地的特殊——在公交车上;教育环境的特殊——众多陌生的乘客;教育效果的背道而驰——使得自己孩子“廉耻心”逐步丢失,所以我认为《“特殊教育”》这个题目是不特殊的!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1]
  • 评论人:[刘丽丽] 时间: [2012-12-29 10:11:35] IP:[218.21.36.12*]
  • 我们要遵循孔孟之道:“因材施教”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免责申明 | 留言板 | 网站管理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