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班主任 > 详细内容
班主任谈话艺术浅议
阅读次数:4803  字体大小: 【】 【】【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活动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日常管理,一个班主任,面对班上几十名学生,怎么才能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工作方法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就是与学生谈话。谈话对于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交流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增强信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班主任在与同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与学生沟通情感,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达到理想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呢?笔者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有如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留心细节,让谈话事半功倍
  拿捏好谈话时机,选择好谈话的时间、地点,那么谈话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当学生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时,已经自责,需要谅解;当心中充满郁闷,需要排遣时;当取得成绩,满心欢喜,需要认同时;当处于迷茫状态,一筹莫展,需要指点时,都是与学生谈话的最佳时机。当班主任在听到任课老师或同学等反映自己班内的某某违反纪律或别的什么糟糕的事后,或正逢学生闹情绪的时候,都不大适合交谈。特别是当我们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的时候,更不能为了急于解决事态而立即找学生谈话。因此,谈话应选在当学生和教师都心平气和,情绪稳定的时候来进行。另外,场合方面也比较讲究,个别谈话最好是在单独的,无旁听者的环境中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有安全感,且思想集中,没有心理负担,愿意吐露心声。即使谈话中双方有冲突也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切忌在大庭广众之下,或当着同伴的面大声训斥学生,自尊心会使学生产生强烈对立情绪,即使明知对的也不肯轻易“认输”,容易冲动产生过激言行,使谈话陷入僵局,教师也难以下台。
当我们留心了这些细节问题,也就在我们与学生之间留出了轻松自在的交流空间,为打开学生的心灵作了最充分的准备。?
二、学会倾听,了解学生明确问题
我曾读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带着她可爱的儿子到外面去玩,后来儿子渴了,妈妈买来两支冰棍,本想一支给儿子,另一支留给自己。谁知儿子一点儿也不客气,拿着两支棒冰津津有味地舔了起来。这时的妈妈很不高兴。心想:这孩子真不懂事!正想批评几句,可又觉得不妥,便温柔地问道:“孩子,你为什么要把两支棒冰都舔一下呢?”孩子说道:“我先尝一尝,然后把味道好的这根给妈妈吃!”这是多么感动的话语呀,假如当时这位妈妈没有这样问孩子,而是想当然地批评他,那么换来的会是什么呢?
学生总是怀着复杂的心情而来的,或认为班主任找其谈话不是训斥就是挨骂,防范心理极强;或感到满腹委屈,认为老师误解了,不了解真实情况需要申辩;或觉得心绪困惑急待倾诉,所以谈话可以从“请你告诉我……”开始。教师恰当的前倾体态,不断的点头表示,适当的目光接触,专注的面部神情,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愿意将心里话告诉老师。而聆听一方面能使师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心灵互动关系,另一方面也能使班主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心理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活动。
倾听中让学生自己表达哪些是他认为对的地方,哪些是他认为不对的地方。听了一段话后,可运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一下学生所讲的内容,然后反问“你认为……是不是?”“是否这样?”让学生感到你的理解,同时也防止主观武断下错结论。倾听中还要注意勿要急于教育。即使有不正确的言词,也要耐心地听完,然后再说明你的看法,不要刚听一两句话就感情冲动,班主任需要冷静与理智的态度,在倾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抓住真实的、本质的东西。
学会倾听,给学生一个申述的机会,不仅可以了解事情的真相,而且对学生本人来说也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
三、精心析理,引导学生认识问题
析理就是把学生认识不清或存在认识偏差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解释,让学生明辨是非,知晓事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以前有任课老师反映,班上有一对同桌,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们平时总喜欢在一起说说笑笑,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有明显的交往过密的苗头,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早恋”问题可不能忽视,我打算找这两个同学谈一次话。有一天下班走出校门,不经意间看到他们两人在校门口有说有笑,准备一起步行回家。不期而遇的教育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我装作偶然遇见,走了过去,他们看到我又是吃惊又是开心,毫无做错事被老师碰见后的惊慌,我心里有点奇怪,但依然不动声色与他们聊天。他们也毫无心机的开心的和我说了好多,原来他们彼此有一点好感,觉得上学放学走在一起,散散步、聊聊天很愉快,就是普通的好朋友。他们心地坦然,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会带来不良影响。我也觉得他们是天真无邪的,只是一种朦朦胧胧的两情相悦,要说他们是在“谈情说爱”,的确还没到那程度。于是我善意地提醒和引导他们,把男女同学应如何相处,学校对男女同学交往要注意的事项向他们作了说明,并且激励他们在学习上要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他们也愉快地接受了我的规劝。
四、正确批评,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我以为批评也是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正错误的方法之一。但在使用批评这一方法时,要讲究艺术,考虑到学生对批评的可接受性。要做到既解决问题,又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保护,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在批评学生时应当充分顾及学生的感受。
首先,对批评的事情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也不缩小,要恰如其分。因为事实是最有力的说话根据,如果事实不清,或感情用事,就有可能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次,要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可接受性方面把握批评的分量。假若我是学生,犯了这样的错误,希望老师怎样对待自己。站在“问题”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从帮助人、教育人的善意出发,并且让学生明白老师的批评是为了他好,要让学生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五、耐心期待,及时反馈和检查
谈话对象中,大部分是那些学习成绩差,品行有过失的学生,对他们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热情耐心不怕反复。譬如:学生作弊,可以这样和他谈话:“老师是了解你的,你很想把这门课考好,你也一定知道作弊是错误的。但你一定出于某种原因,才采取消极手段的。你是否可以把原因告诉我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既严肃又不失热情关心的话语,学生是心领神会的,这有利于他放松紧张情绪,消除逆反心理。诚恳真挚的态度,语重心长的告诫,会感动学生的。
班主任每次谈话后,都要及时检查,抓好反馈,看谈话是否起了作用。检查方式可以是教师直接观其行听其言,也可以通过其他学生间接了解。发现有进步的要及时鼓励、表扬。如果通过检查,发现没有产生影响的,教师也不要焦躁,更不要气馁,应及时查找原因。只要找到症结,对症下药,耐心治疗几个疗程,还是可以收到谈话效果的。
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益友”。所以班主任在谈话时一定要善于应用谈话的艺术,启迪学生积极向上,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总之,如果班主任能够亲近学生,鼓励学生,严格教育学生,做学生的心理医生,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做到用关心和爱心爱护学生,用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做到尊重、理解学生,才能最终博得学生的信赖,为你打开他心灵的窗户,从而赢得教育的契机,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那么学生在这个班集体中就都能得到长足发展,有所成就。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2]
  • 评论人:[Lj123223] 时间: [2020/3/28 10:37:38] IP:[43.241.196.4*]
  • 运用语言艺术,与学生沟通情感,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达到理想的教育学生的目的。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免责申明 | 留言板 | 返回首页